怎么解决孩子的“拖延症”?(附上7个有效方法)
有些孩子,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拖拉磨蹭,上蹦下跳,俗称“拖延症”。明明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却因支言片语、抓耳挠腮拖到半小时乃至更长;吃饭时的一心二用让热腾腾的饭菜变凉,孩子吃了后还会生病;上学、收拾玩具等等事情都是这样。
家长见了很着急,忍不住去催促,一遍两遍有效,长时间下来,孩子不光没有改掉坏习惯还会变本加厉,不闻不问;更有甚者,被催急了,还会耍脾气,最后搞得亲子关系都很紧张。
其实,孩子有“拖延症”的原因并不是只有一个,家长的用心教导与严厉批评也并非无用,只是没有“对症下药”。所以,作为家长首先一定要准确的判断出自家孩子有“拖延症”的原因是接下来介绍的哪一个(或哪几个),然后再根据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帮孩子进行改善。
01孩子天生是慢性子
孩子小时候尚未接受系统的教育,无论做什么都是按照自己天生的本性活动。有一部分孩子的神经天生就是慢条斯理的类型,所以不管外界有什么强烈的刺激,他们的行动都是不紧不慢的。这种先天的性格在接受系统教育之前都不太容易改变。
指导意见:多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,通过游戏、竞争等形式,让孩子认识到守时、做事效率的重要性。可辅之以相关启蒙故事,加强对孩子的后天科学教育。
02孩子的时间观念薄弱
孩子与成年人对时间的精细安排不同,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做某件事,时间观念薄弱,而并不在乎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做成某件事会导致什么后果,因此总会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来做事。
指导意见:对于还不会辨认时钟的孩子,家长可以通过详细的数字来提要求,例如再喝一口水,再吃五口饭来敦促孩子有效率的完成任务;
对于已经可以辨别时间的孩子,家长则应该提前告诉孩子要按时完成任务,以及孩子之后的安排。
03孩子做事无法集中精力
许多家人都反映过,孩子正在写作业时,窗边飞来一只小鸟,孩子就会立刻去观察;画画时,若是家里有谁打开了电视机,孩子就会立即丢下画笔跑去找动画片看。这类孩子经常被身边的小事打扰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快速完成一件事
指导意见:首先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,并对其讲明道理促进孩子自我改进。但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感统失调,所以家长应该尽早通过相应训练来改善此类情况。
04动作生疏导致效率不高
有些孩子做事效率不高并不是有意的,而是因为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比较差,动作比较生疏,所以做起事情来,总是会慢上半拍。若赶上经验性强的动作时这个缺点更是会展露无遗。
比如,在许多年轻父母看来很顺手的拿捏筷子、穿脱衣物,对他们来说就得父母加以指导多次联系才能熟练上手。
指导意见:鼓励孩子多进行体育运动,增强体觉方面的感统训练,包括短跑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。
05孩子受父母影响,做事拖拉
有些父母在反映问题的同时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老师,有些孩子做事磨蹭是受父母坏习惯的影响,孩子周边没有积极向上的氛围,自然不知道还有做事高效的选择,于是慢慢的就养成了做事爱拖拉的坏习惯。
指导意见:家长要以身作则,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,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。
06孩子内心缺乏自信,担心做错
孩子做事拖拉还会因为自信心不足,担心把事情做错,不少孩子吃饭吃快了就会将米洒在桌子上,又要去打扫。于是孩子便瞻前顾后,不想承担打扫的工作。另外父母如果一旁批评就无异于火上浇油,于是孩子就会一直保持慢速度。
指导意见:父母应该多夸奖孩子,树立孩子的自信心。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并加以辅导,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,从而多方面促进孩子得到健康成长。当然,通过科学的感统训练能提升孩子的整体能力,这才是从根本上提升孩子自信的方法。
07孩子压力太大,消极对抗父母
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,不少父母会把成龙成凤的心愿强加给孩子,总是给孩子布置各种作业,报各种补习班,从而违背了孩子的意愿。倘若孩子反对,随之而来的便是父母的批评,任务依然需要一件件完成。于是孩子就使用消极的拖延办法,以此来避免被安排更多的任务。
指导意见:父母要调整教育方法,不要对孩子强加自己的观念,更不要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,多听听孩子的声音,要让孩子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。